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一位艺术家的故事 (南洋商报,刘继方专栏)

刘继方专栏 《继破方框》
南洋商报,刊登30.12.2011


艺术家给人的印象多数是“怪怪”的,不是胡须长至胸膛,就是长发披肩,又或是脾气怪诞,情绪难以捉摸。

有位跟我要好的卡通画家也是如此,当你要他画的时候,他偏偏耍太极,不肯画,反倒当你不当一回事时,他却画得很投入。

所以,在很多人眼中,艺术家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满脑子都是艺术概念及思想,不懂得与人交流,只响往开画展或设画廊,其他的,一概没兴趣,更甭说投资百万做生意。

然而,却有一位满怀艺术理想,出身于中国广东省的画家,带着创大业的梦想,来到伊斯兰党执政的吉兰丹,寻找投资机会。

他不是来开店做生意,不是来投资种植业或引燕业,而是来勘探金矿、开采金矿!
要强调的一点是,单是勘探工作及设置相关设备,都得用上千万令吉,而且得耗时数年,才可确定地底下金矿的蕴藏量,值不值得投资开采。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位艺术家如果不是疯了,就是来丹州逃避债务,甚至有人公开指他是个骗子。

但他确实真的勘探金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资金也花了上千万令吉,仿佛给人家“说中”,艺术家根本没商业头脑。

结果,他却在第七年终于“出产”了第一块黄金,单在今年,他公司所缴交给予丹州政府的税务高达200万令吉,而他估计明年的税将升至2000万令吉!

这个当初被视为穷光蛋及骗子的他,到底赚了多少钱,我们管不着,重要的是,这是一则发生在吉兰丹的真人真事,不只解开了人性的弱点,包括凭职业或身分主观判断他人的智慧及能力,同时证明每个人都有不可预测的潜能。

这名艺术家因为远见与自信,让他坚强摆脱人们不正确的眼光,利用生命余下的岁月(当时59岁)、精力、干劲和坚持,克服那七年的考验。

这一段奋斗故事,激励人心,活生生展现在丹州人面前;其主人翁是一个奇特人物,一个能难画出生命,却同时能叱咤商场的——林祥雄。 

Tuesday, December 20, 2011

回教党不接受重组新阵容


回教党总秘书Dato Mustafa Ali今天证实该党有接获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通知重组新阵容,但是未受党中央接纳,因此党只承认原本的理事会,而不是重组后的名单。

Mustafa在通过电话采访,也向《龙文长江》表示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所谓的重组是不符合程序,因为没提前征求党的意见。

他说,最主要的是该大会堂在进行重组或改选时必须通知党,而党中央会派相关领袖出席开会及监督。

“如果出现像所报道的双胞胎,党还是承认原本的华裔代表副主席李耀邦,因为重组不根据程序,所以,所谓的新阵容没有被党接纳。

“他们(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必须提前照会党,而不是在过后只把新阵容名单告知党总部,这样做是不符合我们的程序的。

“据我所知,大会堂所进行的重组是通过委任方式,不是改选,而且也出现指定人数不足的问题。为了确定,党中央会在明天与大会堂召开一项会议。”

据了解,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在这一整年里(除了所谓的重组会议)并没有开过任何理事会会议。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华裔代表副主席闹双胞 ?

表情不一致,一个低头思考,一个抬头望:李耀邦(前排,左二)RichardWong(右二)

正当回教党两位“巨人”被传在来届的全国大选将被除名,其属下的非回教徒组织《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内部也被发现出现似有“裂痕”状况。

据了解,该大会堂的华裔代表副主席被传闹双胞。

回教党霹雳消息告诉《龙文长江》,于上星期在Jalan Timur,Tapah的一项活动中曾向出席者称呼在场的王志鉊(Richard Wong)为《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全国副主席。

前几天,在登州出席回教党活动及移交4,000份《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会员申请表格的李耀邦也被举办单位称呼为全国副主席。

两位双胞全国副主席于前天(本月17日)不约而同出现在吉兰丹,并双双出席由丹州政府宣传局为全丹村长主办的“落实回教法课题” PELAKSANAAN KANUN JENAYAH SYARIAH KELANTAN II(HUDUD) & ISU-ISU SEMASA TERKINI)说明会。

主办单位在邀请《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代表上台领纪念品时,却直接指定李耀邦,而不是王志鉊.

无论如何,两位”身份”成焦点及猜测的李氏及王志鉊,较后仍然大方在台上与丹州务大臣拿督聂阿兹及丹州《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顾问利永坤合照。


通过电话联络王氏时,他表示,其实该大会堂经已在上星期进行重组,并把新理事名表通知各州。


他不否认,在新阵容里取代李氏为新任全国副主席。


“后天(21日)回教党支持者大会堂将会见党中央,召开会议呈报大会堂进展及讨论有关新理事阵容。所以,目前该名表不会向外公布。”


另一方面,李耀邦在接受电话访问时说,他仍未接到任何重组通知,所以仍然履行大会堂副主席职责。

唱K者多为贼 ?(林放)

用马来班顿创作的诗歌,若以牵强的押韵来达到嘲讽目的,而本身的造诣低能却又想卖弄的话,就会荒腔走调而贻笑大方,班门弄斧反而压伤自己。

民主行动党柔佛州主席、士姑来州议员巫程豪医生或许没有踏足风靡已30余年的卡拉OK,不知这场所的实际情况,为了表现博学而将这种娱乐的爱好者比喻为贼徒。他说,这是"文学角度"。

虽然他在州议会有意针对马华议员高志财的喜好,拿卡拉OK吟诗作赋,但这即兴之作的班顿非但不能达到隐讽和制敌的目的,反而是政治上的"自轰"和被人们所炮轰。

巫程豪的班顿大作是:Kaki karaoke biasa mencuri, kaki judi biasa menipu, dia pencuri telunjuk jari, kuasa rakyat tentukan hukum penipu.
华文大略是:"唱K通常都偷窃,赌徒一惯是骗子,他是窃贼反咬别人,人民力量势必惩罚骗子。"

当他朗诵的时候也许心目中有讽刺的对象而沾沾自喜,但从整首诗歌的表述并没有鲜明的目标,其中开头那句"唱K者多为贼"更是十分无厘头,到卡拉OK唱歌消遣是一种娱乐,有瘾头的唱K者怎会与偷窃有关连呢?

也许巫程豪的境界太高,没有人可以理解。因为,这毕竟是喃喃自语,只不过他不自知。唱K者多会偷窃,或者是偷窃者多为唱K者,这种混淆,连疯子也不会脱口而出。

马华柔佛州联委会副主席张秀福逮住这个愚蠢的漏洞,狠批巫程豪所谓"唱K上瘾者多为贼"的言论,已严重诋毁及污蔑广大依靠歌艺维生者的尊严,对爱好歌唱的市民也是一种侮辱。

如果巫程豪的用意是朝向高志财的嗜好唱K作人身攻击,那么,巫程豪的医生专业也可以在班顿中也更能贴切喻为杀人凶手和骗徒,因为一些医疗事故导致病患死亡,一些医术不高明的医生滥用药物治疗。但理性的人不会以偏概全诋毁医生。

有人拉队拿起标语抗议和谴责巫程豪,要他口不择言公开道歉。但他还是硬拗,指马来班顿必须阅读整首诗歌才知道"谜底",而不能单看前两句就猜测其意思。然而即使详读、细嚼和推敲,也看不到其中玄机,那"唱K者多为贼"的意思还是无法稀释到可以变成另一种联想,揭示隐藏在谜底中的含意。

在抗议声浪中,巫程豪夫子自道,对班顿中的"唱K迷"补白解套,宣称指的是马华议员,而"赌徒"则是指国阵柔州政府投资高风险股票的行为。但这首所谓的诗歌,看不到指的是马华和国阵,倒是卡拉OK的爱好者成为贼徒。

一首班顿要事后注解,并点出他的所谓内涵所在,那就是彻头彻尾的下下之作,充其量也只是政治语言。

巫程豪对诗言诗语的怪诞坚持不道歉,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朝野政治人物之间制造憎恨和极尽诋毁对方已练就一身本事,要他道歉还是省下这口气。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华文报的媒体自由 (南洋商报,刘继方专栏)

刘继方专栏 《继破方框》
南洋商报,刊登17.12.2011

去年《马来西亚前锋报》一则以“冠英的没教养”为题的报道,影射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和行动党“反马来人与及反伊斯兰教”,结果,前天槟州高庭宣判,冠英起诉该报诽谤胜诉,获赔20万令吉。

胜诉的意义不在于赔偿多少钱,而是正面反映媒体自由所必须兼备的三项义务,那就是报道公正、正确及透明化。

有些报章为了维护“后台老板”的利益,别无选择地放弃所谓的基本义务,不论通过什么形式的报道或图片呈献,皆为了达致粉饰的目的,献给读者的,都是让老板鞋子发亮的讯息。

最明显的是政治新闻。有些报章在处理自家政党的新闻时,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报美不报丑,但对于敌对政党,则都“专挑”消极或负面角度,甚至将敌对党领袖的话,加以“歪曲”、“丑化”。

更可怕的是,有关报章借着新闻自由这张王牌,挑起族群情绪,所无不用其极地煽动,但由于拥有独特的“免死牌”,至今还是没有人可以动得了它的一根寒毛。

相反的,各大华文报章却是认真实践媒体自由,因此,朝野政党新闻上报的机会及版位,从来不会出现大小眼,只要是有新闻价值,全部一视同仁。

但如此以新闻价值为首要前提的公平处理手法,反而引起一些坚持要看到新闻“一面倒”者的不满;对于这种人,让敌对党新闻上报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让读者对敌对党厌恶和反感。

由于华文媒体坚持做到平衡报道,让读者通过双眼看到双方的真实全貌,结果却被一些政治人物,视为支持他们的敌对党,这根本蛮横、狭隘及缺乏智慧的心态。

无论是在朝或在野党的领袖或支持者,一般上都有这样的心态,看到批评或指责别人的新闻,便会“见猎心喜”,但看到别人向自己开炮的新闻,就大怪媒体的不是。

这样的反应,其实是自恋症在作祟;初期症状,是人一般上“自以为是”,中期则为“目中无人”,恶化至末期,则是“变态”。

Friday, December 9, 2011

是时候认真反思 (南洋商报,刘继方专栏)

刘继方专栏 《继破方框》
商报,刊登09.12.2011

好话百听不厌,但难听的话,包括坏话,争锋相对的话,不合情理的话,有时甚至——真话等,半句都嫌多;尤其难听的话,一遍都觉得腻,“旧事”重提,更让人作呕。

在丹州政坛,好话,可以包括伊斯兰党执政丹州21年来,对华裔、华团的福利、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州政府几乎有求必应等,这样的话,多听无妨。

然而,该州“与回教共同发展”政策,虽未对非回教徒(尤其是华裔)造成巨大冲击,但在执行上却经常出现干预或偏差的现象,包括限制发出售卖啤酒执照,男女理发问题,及以回教徒女职员包头巾或穿长袖做为发出或更新执照的条件等,让人反感。

这都是21年来丹州伊斯兰党当局对非回教徒的不公正,以及至今仍无法改变的旧事;虽然,丹州执政党为始作俑者,但也同时突显了两件事:

一、维护华裔利益的相关华团无法有效的反映华商的困境,更无能力“纠正”丹政府在这方面犯下的“错误”。

二、身为反对党的国阵在这课题上无法一致联手向州政府施压。由于上述课题不关马来人,所谓事不关已,已不劳心,巫统根本不加理会;国大党算是“自知 自量”,选择把精神精力放在身为极少数的印裔同胞之上;而民政与马华在丹州则有如一对没话题的兄弟,加上民政在丹政坛没什么角色可扮演,所以只留下“超 龄”马华在努力,因此,21年的悲哀,还是纠缠着华社不放。

虽然,对于有些话题,我们已经感到好腻,也有点厌倦,但还是不得不讲清楚。尤其丹州政府最近的“回教刑事法”课题,挤进了“政坛流行榜”,其中“不实施在非回教徒身上”的“解套法”,更让它冲上了榜中的冠军宝座。

然而,这项课题,说起来也不过有如一般流行曲般,潮得一时,但红不了一世,没什么意义。

一般上,聪明的非回教徒对“回教刑事法”课题不感冲动,更不必说敲锣打鼓到全国反对丹落实回教刑事法,理由是,非回教徒哪来的权利反对回教的家事,因此,不论是反对或支持,都没有意义。

理由二,身为非回教徒都未能了解整个回教刑事法,又何来的立场反对或支持?

基于同一个原理,当回教徒女职员故意不戴或来不及戴上头巾或手套而被市议会执法人员发现时,被取缔的,反而是华裔(非回教徒)老板,同样莫名其妙!

非回教徒老板有责任“教育” 回教徒女职员戴头巾或手套,不知这是哪一门的逻辑?当然,老板可以坚持不还罚款来表示抗议,但当执照到期需要更新时,你就会知道抗议的代价了!

限制发出售卖啤酒执照也是一种“干涉”华商做生意的权利。其实,如果丹政府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根本无需“脱裤放屁”地限制唐人街(哥本苏丹街)的啤酒执照,因为,一旦满街都是啤酒的时候,其中一些业者一定会被市场淘汰,而适者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所以,要谈什么支持或反对“回教刑事法”之前,请先解决丹州非回教徒自21年以来主权被否决,遭回教化措施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如果连这一点都未能做到,试想想,一旦“回教刑事法”落实后,所谓“不实施在非回教徒身上”的承诺,能有多少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