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失联女子陈启娴终于返回父母的身边!

南洋商报 / 蔡碧云


(哥打峇鲁24日讯)离家失踪两个月的华裔女子陈启娴终于返回父母的身边!

据了解,现年27岁的她是因父母反对与印裔男友交往而离家,而失踪期间,她一直跟随印裔男友在外贩卖盗版光碟。

吉兰丹州马青及吉兰丹州中华大会堂防范罪案小组在接获投诉后,马上展开工作寻人工作
,之后更安排陈启娴父母亲与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见面。

陈启娴于昨晚7时与父母一同返回哥市住家,而丹州马青与丹州中华大会堂防范罪案小组在获悉消息后,今午前往其住家前往跟进。

根据陈启娴母亲叶瑞花表示,其女儿愿意与她回家的理由是回来参加其朋友的婚礼。

“不过,她没有透露回来多少天,目前只能顺其自然。”

她希望其女儿可以留在其身边,然后在哥市找工作,不过从其女儿的口吻当中,则是不大要。

他们也感谢马青及丹州中华大会堂防范罪案小组的协助,让他们找到其女儿下落。

今日前往探望者包括州马青团长颜汉川、马华格罗佐支会主席戴经洧、马华哥打峇鲁区会家庭妇女发展局主任戴燕清、丹州中华大会堂防范罪案小组主任刘继方及委员林星铭。


寻人事件,不分彼此给予协助

丹州马青团长颜汉川感谢丹州中华大会堂防范罪案小组主任刘继方,委员林星铭的热心协助。

“在此寻人事件上,大家可以放下政见,不分彼此给予协助。”

他说,那些在外州工作的子女们应该了解父母亲的心情,应该时常与他们保持联络。此案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希望父母亲与孩子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坐下来商量与沟通。

他说,今天陈启娴已回到父母亲的身边,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与此同时,他也促请社会人士给予陈启娴一个空间同,不要对他存有异样眼光看待。



丹华堂防范罪案小组落力展开寻人工作 
吉兰丹中华大会堂防范罪案小组主任刘继方表示,虽然陈启娴27岁,已是成年人,但既然她与父母亲失联,那么该组就有责任给予协助。

他说,有时候一些人与亲人失去联络也许发生一些意外,甚至被人利用或身陷危险。

他说,在这期间一些人对于他们协助寻找陈启娴给予一些负面看法,认为对方已是成年人,不须要寻找。对于与他持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表示,若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家人身上,又该如何应对。

“千万不要认为事情没发生在自家身上就不要去理会,这种想法有待纠正。”

他感谢其委员包括林星铭。黄一峰、王小明及龚爱铃在这期间落力展开寻人工作。

失联女子回家了

星洲日报 / 洪维聪


(哥打峇魯24日訊)
與家人失去聯絡一段時日之后,來自哥市的女子陳啟嫻(27歲)終於在雙親的陪同下,於昨日傍晚返回住家,而在這次尋人任務里扮演重要角色的吉蘭丹中華大會堂防範罪案小組與丹州馬青,則呼吁大家給啟嫻一個思考的空間,不要對她投以異樣眼光。

“就讓她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好好重新規划她未來的生活。”

這是馬青丹州分團團長顏漢川的溫馨叮嚀,他今天下午聯同丹華堂防範罪案小組主任劉繼方、委員林星銘、馬華格羅佐支會主席戴經洧、馬華哥打峇魯區會社會發展局主任戴燕清等人到陳啟嫻的住家訪問時,這么表示。

無論如何,記者並沒有看到啟嫻本人,她的母親葉瑞花說,啟嫻在休息。
顏漢川指出,此事已告一段落,接下來就交給她的雙親和她溝通,而馬青將在近日內帶陳家去警局銷案。

葉瑞花指出,女兒告訴她,這次回來是因為要參加朋友的婚禮,因此也不知她何時又要离開,有怎樣的打算。

“她說,這之前都是住在公司宿舍,而宿舍在黑風洞一帶,不過,她透露的消息不多,接下來我們將和她好好談談,最重要是,她已安全回家。當然,我們希望她接下來留在哥市工作。”

提到陳啟嫻昨日表明會堅持與印裔男朋友繼續交往時,她明白女兒已經是成年人,所以,彼此之間會好好溝通,並盡量不給女兒壓力。

丹華堂防範罪案小組:兵分兩路追蹤啟嫻下落任務

劉繼方指出,陳啟嫻失聯的事件,獲得許多吉蘭丹人的關心,而且,他在面子書發布消息后得到的許多情報都是有根有据,讓他們追蹤啟嫻下落的任務得到不少助益。

他說,丹華堂防範罪案小組得到當事人雙親的同意后兵分兩路,當時,其委員林星銘人在柔佛開會,得到他的指示后,林氏馬上到八打靈待命,另一組委員即王小明、龔愛玲及黃一峰則負責哥市這邊的協調。

“這件事讓我們看到社會仍有愛心,也看到吉蘭丹人很肯幫吉蘭丹人。”

他也呼吁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經常和家鄉的雙親保持聯絡,陳啟嫻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他說,孩子再忙,也該讓父母親知道他們沒事,別搞到“人間消失”,徒增家人的擔心。

讲理由还是道理 ?(南洋商报,刘继方专栏)

刘继方专栏 《继破方框》
南洋商报,刊登24.02.2012 


很多人羡慕政治老将,不只口才一流,脑筋也转得快,任何提问都难不倒,反而可以马上回答,真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


但是,自本月18日举行的那场“蔡林双王辩论会”后,大半民众也从中领悟,其实发问也同样是一门学问;不只得问得准,问得妙,更重要的,还是人家听得懂你在问什么?

简单的来说,从一个人的提问中,可让人一窥他的斤两,也可看透他的智慧及教养。

媒体工作者可说是“问题”最多的一群,每天都面对不同对象,发问不同的问题;如果他们在进行采访前没有做足功课,不了解情况,更重要是不想“自砸形象”,最聪明的做法是不逞英雄,就让其他同行发问就好。

这道理虽然简单,但有些人偏偏怕“寂寞”,只顾着找机会突出自己,管他三七二十一,抓紧机会发言。

往往就是这种为搏出位的心态,导致某些人根本不理会人家如何看待他发言的内容有多蠢,或仪态尽失;这样的人,总会有闯祸的一天, 而该场辩论会也就有最好的例子。

那位政治小姐借用发问环节来发挥自己的政治观,可惜不只用错平台,也用错表达方式;不过,悲哀的是,超激动音量及夸张表情,结果还可真的让她达到“目标”,红透了半天边,可惜却是负面的。

面子书实在够“效率”,只要一人骂一句,一小时内便挤满上千人掀开“正义”之战。有人说她活该被网民骂到“不像人”,但也有人替她打抱不平,说网民太残忍。

挺她的人说,他只对蔡总的说话感兴趣,他说,那位“拖车姐”国阵士拉央国会协调官黄糩璊有如此的状况,没什么好奇怪;蔡总说,“是因为她紧张;我以前上台演讲也是一样紧张。”

这样挺法,无形中“允许”马华子弟,在讲错话,或露出夸张表情,又或发言激动及发问像发癫后,只需以一句:“对不起,因为太紧张了。”,草率收场。

原来,为了挺而挺,只是需要找堆理由来讲几句,不必太在意到底这是什么道理。虽然发问及回答都是一门学问,但蔡总的话却显示,说得出理由就好,不必理会何谓道理。

Friday, February 10, 2012

机会就这样错过 (南洋商报,刘继方专栏)

刘继方专栏 《继破方框》
南洋商报,刊登10.02.2012


龙年最令人关注的课题,莫过于全国大选,但不论是308海啸会越吹越猛,还是“烈火已熄”,肯定的是,它将成为某些人或某些政党的政治“死活”战书。

在政坛里翻混,无论你是要角或配角,都必须不时制造机会亮相,自我推销,因为机会绝对不会白白送给“守株待兔”的人。

看看吉兰丹政坛,回教党执政21年,国阵也从此不停止制造机会,包括兴建大桥、大学、医院等,来赢取民心,等待人民给予机会,重掌政权。

日前,丹州国阵主席慕斯达法举办的新春晚宴,算是成功地为国阵创造机会,约800人出席,包括来自各华团及社会领袖。

可惜的是,“督巴”并没有把握机会,善用如此绝佳的场面“讨好”华社。据了解,好多华社领袖期待他当晚为丹州华校宣布新年大礼,可是那个“奇迹”最终并没有出现。

如此难得的聚合,身兼部长、丹国阵主席及日里国会议员的慕斯达法,若趁机大派“红包”给丹州15所华校,想必不只添加新年气氛,也让华社感受国阵的关怀。

看来国阵是应检讨本身是不是可以对华社更“亲民”一点。

再看看丹潮州会馆会长陈春华,在该会新春团拜时派发“红包”给丹州全部华校的举动,多么有意义,但当晚嘉宾,我国副财政部长阿旺阿迪则忽略了美好“机会”,现场只宣布为该活动赞助一万令吉经费。

虽然副部长的手礼让该会会员大感惊喜, 但如果部长也用诚意拔出少许拨款给华校,丹华社必有一定有所的感动,这样的效果不是更完美吗?

有时候,真的难猜测到底巫统领袖对华社,尤其是华校等课题是否知晓,关心或了解。

也有些时候难免会质疑,难道国阵里的华裔领袖不会或不得开口提供意见,好让类似喜气洋洋的晚宴,对华社来说更具有意义?